“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1500多年前的一首北朝民歌,描绘出一幅壮丽隽美的草原风光图。如今,镶嵌在呼和浩特大青山脚下的一片城中草原,让千年之前的文字具象化, 将每一位游客带入画中、融入景中。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总体占地面积约3万亩。是集草原保护、修复、文化于一体,融合观光、休闲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景区。
敕勒川草原距离中心城区20公里,是离市区最近的草原,是呼和浩特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被称为呼和浩特的“后花园”,也成为许多游客抵达呼和浩特之后观光打卡的第一站。
每到入夏,休养了一冬的草原开始复苏,小草从肥沃的土地上探出头,一天天茁壮起来。进入七八月份,草原上便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鲜艳的花朵竞相绽放、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敕勒川草原广阔无垠、风景秀丽、层次分明,花香、草香弥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早在2012年之前,这里曾是一片乱石坡。据了解,十几年前敕勒川草原受干旱少雨、开垦采石等因素影响,天然草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图为修复前的敕勒川草原
图为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
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实施阴山山脉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敕勒川草原由此开始逐步恢复水草丰美的景象,也筑起一道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治理修复过程中,相关部门为充分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专门为游客建起悬空步道和专用自行车道。如今,敕勒川草原远有连绵的青山、成片的绿树,近有繁盛的花草、清澈的湖水、戏水的鹅鸭……已经具备了自我恢复能力,生长的植物由之前的十余种增加到70多种,干草产量、年固碳量、年释氧量均比修复前提高12倍以上,这里已经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
从飞沙走石到成为全国首批草原国家自然公园之一,敕勒川草原正印证着在学习自然规律、结合大数据、乡土植物研究利用下,人工干预修复草原的一步步成功探索。
如今的敕勒川草原包含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蒙古包会议中心、萨仁湖等多个功能区,成为集草原保护、草原修复、草原文化于一体,融合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马术、会议庆典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区,为打造成集生态绿化、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和彰显文化特色为一体的首府生态功能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草原自然公园是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生态保护和草原科学利用示范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区域。
草原自然公园是草原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草原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全国首批草原国家自然公园花落内蒙古敕勒川,将为完善草原自然保护体系,夯实草原科研和监测基础,促进草原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延申阅读:
从敕勒川草原的生态修复看生态内蒙古
内蒙古,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草原文化的摇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敕勒川草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南北朝民歌所描绘的壮丽景象,曾几何时因人类活动而逐渐消失,但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深入实施,敕勒川草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生态内蒙古建设的一个缩影。
敕勒川草原的生态蜕变
敕勒川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东北部的大青山脚下,曾是砂石遍布的荒滩。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和过度开发,这里的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然而,随着呼和浩特市政府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特别是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以来,敕勒川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采用“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近自然修复方案,从千亩试验田开始,如今已修复面积超过3万余亩。修复后的草原,多种植物和动物陆续回归,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均提高近12倍之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每当春风拂过,绿草如茵,牧歌悠扬,再现了古诗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
科技赋能生态修复
在敕勒川草原的生态修复过程中,科技的力量不可小觑。呼和浩特市不仅依靠传统的生态修复手段,还率先实施了数字化生态修复技术。位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蒙草种业中心,作为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的“智慧大脑”,通过收集储存大量种质资源,研发出不怕踩踏、不怕车碾压、不怕寒冷的多种草种,为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小草数字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实时查看内蒙古各地的生态数据,包括气候变化、土壤成分、植被情况等,并给出针对性的修复方案。这种精确到每0.5平方公里的生态数据,不仅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也为内蒙古的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退耕还草与科学种养
为恢复《敕勒歌》描述的美景,当地群众积极响应退耕还草政策,恢复草原生态。景区内的哈素海湿地,由黄河自然冲击形成,被誉为“大青山之肾”。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周边群众种地不施化肥,养牛不留粪,实施严格的科学种养。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示范引领与全面推广
敕勒川草原的生态修复成果,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修复典范。蒙草生态环境集团从呼和浩特起步,陆续在新疆、西藏、青海、陕西、云南等地开设研究院,并应邀在阿联酋建立研究院,将内蒙古的生态修复技术带出国门,为全球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结语
从敕勒川草原的生态修复看生态内蒙古,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持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未来的发展中,内蒙古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以科技为引领,以政策为保障,推动生态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内蒙古的草原更加美丽、生态更加优良、人民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