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是清代内蒙古草原上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清康熙年间,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在山西右玉杀虎口建立大盛魁商号,后将总部迁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大盛魁以放“印票”为主业,经营茶叶、牲畜、皮毛、药材、日用百货及票号等业务,贸易网络遍布中、蒙、俄三国。商号从建立起历经三百年,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
大盛魁将中国南方丝绸、茶叶等商品通过驼队销往外蒙古科布多、乌里亚苏台各处,贸易活动远达莫斯科、托木斯克、雅库茨克等地,形成了中国塞外独具特色的“茶叶之路”等贸易路线。大盛魁还广开票号,从事金融商业,银号林立神州,钱庄遍布蒙俄。可谓“雄踞塞外三百年,纵横欧亚九千里”!
大盛魁是中国商业史上最早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二权分离”的股份制企业。鼎盛时期的大盛魁拥有雇员八千多人,骆驼两万峰,年贸易额达一千万两白银,主导着归化城整个商业市场,归化城大多商号都以与大盛魁有生意往来为荣。有人形容大盛魁资本雄厚,说用五十两重的元宝铺路,能从库仑(今乌兰巴托)一直铺到北京城,时称“一个大盛魁,半个归化城”。
以大盛魁商号为代表的旅蒙商通过其他规模巨大的对外商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归化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大盛魁商号的成功经营,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商业贸易传奇,同时也是归化城作为中国对外贸易重镇辉煌商业史的见证。
大盛魁的繁荣,带动了归化城的发展,不同的文化、生活习俗在这里交融汇聚,加快了当地商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大盛魁称雄270年,离不开勤劳质朴、诚实守信、创新思变的传统。当3位创始人相继离世时,他们开拓了外姓人继承商号的先河。大盛魁不是姓王、史、张,而是姓“大”。历史上,大盛魁大掌柜都是商业奇才,其商号几乎与清朝的历史同步,兴衰浮沉充满了神秘色彩。在本土商业史上,一直有着:“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说。
现在大家所在地就是大盛魁商号总号旧址,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是大盛魁商号设在归化城的总号所在地。办公场所为一处四合院,主要建筑坐西朝东,面临德胜街。院落西侧的一座两层小楼,小楼两侧有耳房,大盛魁总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