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和亲”“落雁美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汉时期,现在的呼和浩特属于云中郡管辖,一直都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往来征战的要地。多年战乱后,汉朝和匈奴都产生了友好和亲的愿望,历史的重任就落在了一个美貌的汉家女子王昭君的身上。
王昭君是秭归人,建昭元年被选入宫,成为汉元帝后宫的宫女,以公主身份远嫁匈奴。相传当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临行前向皇帝辞行时,汉元帝才第一次看到王昭君,顿时惊为天人。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初进宫时由于王昭君没有向画师毛延寿行贿,毛延寿将本来美丽的昭君故意画得姿色平平,因此王昭君入宫多年都没有见过皇帝的面。汉元帝想把昭君留下,但为时已晚,只好重重责罚毛延寿。那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究竟有多美?传说昭君告别故土启程北去,一路心绪难平。当她拨动琴弦,奏起伤感的离别曲时,南飞的大雁先是听到琴声,而后又看到抚琴女子的美丽容颜,甚至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落雁”就成了王昭君的雅称。
历史上的呼韩邪单于因为在与兄弟的征战中战败,避祸到汉朝,得到汉朝皇帝的支持,主动向汉元帝称婿,请求和亲。作为第一个向汉称臣的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不仅得到了风华绝代的妻子,还得到了汉朝的大力扶持。至此,北方边疆逐渐安定,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们将这些功绩都归功于昭君。
王昭君婚后被封为“宁胡阏氏”,与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不幸的是仅过了三年,呼韩邪单于逝世。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嫁给了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呼韩邪单于的长子雕陶莫皋,又生下两个女儿。雕陶莫皋与王昭君婚后11年也去世了,人近中年的王昭君十分思念家乡亲人,曾经向汉朝皇帝请求返回,但没有得到应允,在郁郁中病逝。王昭君死后葬在今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唯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因此又被称作“青冢”。“青冢拥黛”是曾经的“青城八景①”之一。
有人说现在呼和浩特的昭君墓只是一座衣冠冢,也有人说根据唐代以后的史实记载,这里确是埋葬王昭君的地点。但由于还没有进行考古挖掘,故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王昭君大约是影视、文学作品当中出现最多的古代人物形象。据统计,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也有多位明星饰演过这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