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每个蒙古人都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并以此为荣。
成吉思汗出生于1162年(金世宗大定二年),本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父亲是漠北草原部落——乞颜部首领也速该。他出生时恰逢也速该在部落争斗中得胜而归并且俘虏了敌方首领铁木真兀格,为了庆祝胜利,也速该为自己的长子起名“铁木真”。每个传奇人物出生时似乎都伴随着神迹,铁木真也不例外。相传他出生时手中握着一块血块,形似可以指挥蒙古军队的苏鲁锭①,仿佛预示着这个婴儿天生将掌握生杀夺予的大权,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一生。
铁木真9岁时,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部的仇家下毒谋害,部落里的其他民众受人挑拨孤立铁木真一家,一夜之间迁徙他处。铁木真和他的母亲诃额伦夫人带着几个年幼的弟弟艰难度日。然而苦难并没有打垮铁木真,反而成就了他坚韧果敢的性格,他发誓要夺回失去的一切。在当时草原上实力最雄厚的克烈部统领王汗和年幼时的好“安达①”札木合的帮助下,铁木真逐渐开始收拢分裂的部落,并最终被推举为乞颜部的可汗。
日益强大的铁木真引起了昔日好友札木合的不满和忌恨,札木合集合多个部落攻打铁木真。铁木真将他的部众划分为十三组迎战,历史上称为“十三翼之战”。战争的结果是铁木真落败,这成为铁木真一生60多场战役中唯一的失败记录。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更多人认识到铁木真英勇睿智、宽厚仁和,许多部落纷纷倒向铁木真,铁木真的实力反倒一下子增强了许多。
经过多年征战,1206年,铁木真终于统一了草原各部落,成为大蒙古国可汗,尊称“成吉思汗”。关于“成吉思”一词的由来和含义有多种解释。其一,传说铁木真即位前三天,每天清晨都有一只五色鸟啼鸣,声声如“成吉思”“成吉思”,是吉祥的征兆。“成吉思汗”的尊称由此而来;其二,“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如同海洋一样宽广的功德;其三,“成吉思”蒙古语意为“天赐”,成吉思汗即是上天赐予蒙古人的大汗;其四,据《史集·部族志》和《通史简编》解释,蒙古语“成”的意思是“坚强”,“成吉思”是其复数。因此成吉思汗是“坚强的大汗”的意思。无论哪一种说法,这个称号都寄托着蒙古人对这位英雄的崇敬和赞扬。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成吉思汗嗜杀成性,也有人认为他是罕见的军事奇才。美国作家麦克·哈特在他的畅销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成吉思汗排名在第21位。其理由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们先后征服了从太平洋到欧洲的广袤领土,建立了跨越欧亚的庞大帝国。实际上,作为一代君王,成吉思汗除了扩大疆土之外,他请人创造出回鹘蒙古文,结束了蒙古人结草刻木记事的历史;他颁布的《札撒大典》被称为当时最先进和公平的法典;他鼓励宗教自由,他的子孙各自信仰基督教、道教、佛教,甚至印度教等。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27年的夏天,这位充满争议的君王在第二次攻打西夏的途中突然神秘地死去。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如中毒、失足落马、中箭、雷击等,至今尚无定论。由于蒙古人传统的秘葬习俗,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清楚地知道成吉思汗究竟葬在哪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衣冠冢,供奉着保存了成吉思汗灵魂的白驼毛。成吉思汗的遗骨埋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起辇谷,但至今无人知道准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