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席力图召参观礼佛!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座藏传佛教古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可以使大家对本召的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您所参观的席力图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俗称黄教。(格鲁:善律的意思,通俗讲就是好的教规。喇嘛:上师的意思,通俗讲是对高僧大德的尊称。黄教是因僧徒头戴黄色僧帽,俗称黄帽派,汉文译为黄教)。席力图召也称舍力图召,席力图蒙古语译为首席或法座之意,召是藏语,原指佛陀像,因此民间称佛寺为召或召庙。席力图召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一五八五年,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阿拉坦汗的长子僧格都棱汗为继承父业,效仿父法,皈依佛教而主持修建的,汉名延寿寺是清朝康熙皇帝所赐。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市最精美的寺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享有盛名,被誉为召城中的瑰宝,它原来是一座小寺,在经过明代万历年间和清代康熙年间的维修后,才形成今天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体。
大家可以看到召前的过街牌楼与山门对峙,过街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式,楼顶皆铺绿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吻兽;山门前这对雄狮表示佛法力大无穷,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进入佛殿时,要迈过高高的门槛,表示跨过人生的坎坷与波折。参观完本召要跨过十几道门槛,意味着您今后的坎坷与波折全部化解掉。下面各位随我参观天王殿。
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他们居于须弥山半山腰,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佛界称曼陀罗),按佛经所说,须弥山顶代表天堂或极乐世界,中间部分是四大部州代表人间,其山下的水则代表地狱。(须弥山反映了佛教对人生世界的信念与看法),四大天王就居于在人间的四大部州。
南方增长天王居于南瞻部州,增长是能使众生增长善缘,手持宝剑,表示保护佛法;东方持国天王居于东胜神州,持国能以众生为怀,手持琵琶,表示用音乐感化众生;西方广目天王居于西牛贺州,广目能净眼观察世界,手上缠绕一条紫金龙(青蛇),表示他是群龙之首;北方多闻天王居于北俱罗州,多闻即他福德闻于四方,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表示制服妖怪,保护财富,他也就是我们除夕夜请的财神,相传转动宝伞,即产珠宝,银鼠张口,即吐财物。也许您奇怪,东方天王为何供于西边呢?这是因为汉族寺庙以左为上首,而蒙藏地区的寺庙是以右为上首,北京雍和宫的四大天王也是如此排列的。从他们的法器上可取谐音“风调雨顺”,风是宝剑的锋利,调是琵琶的谐音,雨是伞的谐音,顺是紫金龙,是龙王九子之一,身上没有鳞片比较顺滑,所以取其谐音为顺。因此按他们手中所持兵器也叫做: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穿天入地、庶天盖地。
天王的脚为何没有着地?这里有一个典故。相传,朱元璋没当皇帝时,是寺庙里负责清扫天王殿的小僧,每天清扫时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搬动天王的脚,有一天清扫时,他喃喃自语道:天王如果自己把脚能抬起来就好了,我就可以打扫的又快又干净。话音刚落,天王们就把脚抬了起来,这是因为四大天王他们看出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所以不敢违抗,后来有一天朱元璋被人叫走了,但因他走时忘记吩咐天王们把脚放下,而且他这一走在也没回来,并且在日后真的当上了皇帝。天王们想:他终于当上了皇帝,我们也该歇歇了。因此,虽然天王们是坐着的,但脚始终抬着,这也是很多四大天王殿中抬脚的故事了。
这是召庙的前院,左为钟楼右为鼓楼。早上先敲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敲钟所以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击鼓以迎宾客,敲钟以去烦恼,佛经中把烦恼称之为魔,伤害身心,所以,早晚叩钟108响,寓意解除众生108种烦恼,同时,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能够轻烦恼、长智慧、菩提生。席力图召坐北朝南,占地一点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在群体布局上是典型的伽蓝七堂制:(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东西配殿、正殿)。其特点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置建筑。保持了传统的宫廷邸宅形式。席力图召因何而得名呢?是由于本召来自西藏的一名喇嘛是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得力助手,他是跟随三世达赖来内蒙传教的,(对内蒙西部地区传播黄教起了重要作用)。他学识渊博,精通蒙、藏文、曾把藏文的《般若经》和《甘珠尔》译为蒙文。这在当时对蒙古地区传播藏传佛教有很大影响,深受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信任和尊敬。索南嘉措临终嘱托,由他代替自己坐床。(按照佛教转世制度,每一位活佛圆寂后,他所转生的灵童须经过升座仪式,才能成为正式的继承者,这种仪式称为坐床)。负责传教和寻访转世灵童。之后,他又成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的启蒙老师,云丹嘉措是迄今为止诸世达赖喇嘛中唯一的一名蒙古族,是阿拉坦汗的曾孙。明天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他亲自护送四世达赖入藏坐床。由此他的地位更加尊荣,宗教界称他为席力图呼图克图,意为首席活佛,将他主持的寺庙称为席力图召了。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大水缸称之为吉祥缸,古代称为门海,是门前大海的意思,在古代是用来防火的,现在作为吉祥物被保留了下来,在中国古代讲究“水为财,风为运”,所以有风水的地方一定是藏风得水的。
前面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叫做“玛尼杆”,是每年正月十五晾佛所用,“晾佛”就是晾晒本召最大的一幅释迦摩尼佛祖唐卡,一是为了使佛光普照全城百姓,二是为了防止唐卡虫蛀。
到这边我们看一下菩提过殿的门匾,上书“阴山古刹”,这个门匾是雍正年间全国最大的一个蒙晋商号“大盛魁”所赐,阴山指我们城市北边的大青山,也是阴山山脉,古刹是指席力图召这个寺庙,门匾后再光绪年间又重新描绘了一边。下面我们参观的是本召第二重殿—菩提过殿。菩提过殿分东西两堂,我们先看西堂,西堂供奉的是时空三世佛,中间是现在佛—释迦摩尼佛祖,左侧是过去佛—燃灯古佛,右侧是未来佛—弥勒佛,三尊佛像并列放置,体现佛法在时间上的传承,以及佛法生生不息,旁边分列的是八大菩萨,分别“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手,除盖障菩萨,”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以智上求无量菩提,已悲下化芸芸众生。”寓意着我们要学习菩萨的境界常怀一颗怜悯之心多做好事,孝敬父母,善待他人。
东堂中间供奉的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药师如来,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药师如来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左胁是日光菩萨,右胁是月光菩萨,旁边是他的弟子药师佛,药师佛主要是掌管人间的健康,平安与长寿。
本院的东面有座佛塔在内蒙地区是最久远的,最精美的“双耳覆钵式喇嘛塔”,因塔身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通体洁白,又称之为白塔。佛塔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典型汉藏式建筑风格。它是清代内蒙地区“覆钵式佛塔”最杰出的代表作,这与其他同类佛塔中是极为少见的,因为白塔的正中间的佛龛里供奉的是一公斤重的纯金长寿佛。据文字记载,本召七,八世活佛年幼早夭,所以喇嘛们建白塔祈求活佛长寿,故也称之“长寿塔”。塔高15米,由塔座,塔瓶,塔刹,塔顶,四部分组成。塔座:为方形须弥座,雕刻精美,代表“地”;塔瓶:为僧钵形,正中火焰形佛龛,代表“水”;塔刹:刻有十三相轮,代表“火”;塔顶:左右两只对称的双耳,代表“风”;鎏金的铜制伞盖及日月代表“空”。佛经上说:世间万物都是由“地”“水”“火”“风”四种物质组成,所以,佛法教化众生要懂得“四大皆空”,认清“名和利”皆为空相,解脱欲望和烦恼的束缚,才能离苦得乐。从造型上看,它体现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天圆地方也是佛教中的宇宙世界。佛塔上雕刻的图案都是祝愿活佛吉祥如意,长寿多福道。雕刻内容既保留了印度原有的文化特征,也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祝愿的吉祥物:林芝、如意、寿字等)含有反映中国道教文化的“暗八仙、笛、扇、剑、葫芦等”。下面我们双手合十,放于胸口,上白塔顺时针转一周,祈求父母,家人,儿女身体健康。(十三天、十三法轮。法轮: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鹿野苑说法,梵天将一金色轮献给佛祖,从此,法轮作为佛法永不停息的象征和催破众生烦恼,邪恶之轮而成为佛法的标志。法轮常转,正法永驻,并有坚固永恒之意。日月:日月同辉,天下光明,祥光普照)。
白塔上的彩旗是经幡,它也叫风马旗,是蒙藏地区随处可见的一道独特的风景。风马正中央印有一匹驼着福禄寿财行走的骏马,它的四周印有藏文的平安经。风马旗在白塔上随风飘动,就好象有无数的高僧日以夜地为挂旗之人诵经祈福,所以也又叫“风转经”,寓意健康和平安会象风一样快地送到挂旗人的身边,你的好运气会像马一样速地到来。
接下来带领大家参观的就是长寿殿,大家所看到的长寿殿是2016年七月动工, 2017年12月竣工复建的配殿。该殿曾经在1973年被一家弹棉厂占用,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弹棉弓子发热,引燃棉花而发生大火,将该殿前后两座殿堂烧的片瓦无存。
现在这座复建后的东配殿,建筑面积586平方米,殿内正中央供奉的这尊佛像是长寿佛,佛像高8米。藏传佛教认为,长寿佛是无量寿佛的化身,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是长寿佛的壁画雕塑唐卡画像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灵塔殿里长寿佛是不能缺少的。修炼长寿佛,现在可以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善业善缘增长,恶业恶缘缩短,令世间法之事业长寿。
长寿佛是藏传佛教中对“圣无量寿智决定光明王如来”的略称,亦简称为“无量寿智如来”。
长寿佛着菩萨装,具有文静的女性特征。头戴天冠,梳着高髻,上身坦露,呈现橘红或土红色。身上有璎珞,项圈等庄严的器具。最典型的特征是双手做禅定印,即双手向下折叠放在屈盘的双膝上,手中拜一个生长着吉祥花卉的宝瓶。他的头微低,表情静穆高洁,掠过一丝神秘的微笑。
殿堂左边供奉的这位佛像,肤色紫黑,三头六臂,三只慧眼,身着袈裟,头戴竹帽,脚穿竹鞋,身骑白狮的是骑狮护法大将军。
右边供奉这位佛像,肤色黑,一面二臂,右手举起锤,左手持皮火筒,三只慧眼须眉,发红黄炽燃,骑褐色山羊的是骑羊护法大将军。
骑狮护法大将军与骑羊护法大将军传至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藏传佛教尊称为“大宝上师。”拜这两尊护法专管人世间的消灾、消业,家庭和睦财源广进。
大家接下来随我来转转经筒,用右手顺时针转,转经筒最底下饰以莲花为底,中间是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上面是百兽之王狮子,每个转经筒里都有万卷经书,每转动一遍,就相当于诵读了千万遍的经文,观音菩萨会保佑各位平安吉祥!
我们面前所看到的这两块对称的碑亭就是有名的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的纪功碑,碑上刻有,蒙、汉、满、藏四种文字分别记载了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的战绩,两碑均高4.3米,宽1.3米,碑额刻有两条长龙,中间题额“敕建”二字,碑文主要记载了:公元1690年至1697年,漠西蒙古部落首领葛尔丹为了抵制清朝统一漠北的政策。多次进攻漠北漠南蒙古部落,严重的威胁清朝对北疆的政治统治,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于康熙29年(公元1690年)在乌兰布通之战中一举歼灭了葛尔丹军的大部,但葛尔丹不甘失败,继续骚扰漠北蒙古部落,康熙皇帝为了早日平息边疆,于康熙35年(公元1696年)、36年、(公元1697年)出征,给葛尔丹军队还以有力地打击。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强盛,两座碑既是研究清代军事,清初蒙古历史的珍贵文物资料,又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当年康熙皇帝凯旋归胜,驻必席力图召,当时第四世活佛为康熙皇帝举行了“皇图永固,万寿无疆”的盛大法会,康熙皇帝大悦,留下经书、铠甲、幢幡,并留下这两座碑,两座碑以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席力图召四世活佛和小召建立了纪功碑,小召的纪功碑现珍藏于内蒙古博物院中。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香炉叫做煨桑炉,它在蒙藏地区是独有的,它的造型是下面大、上面小,就像清烟渺渺升起的样子。“煨桑”藏语是“烟火礼佛”的意思,佛经上说:神佛不食人间烟火,只能闻见青烟的香气,所以人们来到寺庙烧香礼佛,随着香烟渺渺升起,直上九霄,神佛便知道烧香人的心愿,并且帮她完成美好的愿望。因此,上香的时候先烧香后拜佛而不是先拜佛后烧香,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本召最大,最中心的殿堂大雄宝殿。这占地面积最大,外观造型最美的就是大雄宝殿了。(大雄是称赞释迦摩尼威德高尚意思)。是呼和浩特唯一的一座藏汉式合璧的千人大经堂,大雄宝殿建在高1.5米,宽30余米的高台上,殿顶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是藏式平顶,小窗阶梯墙,后面是汉式歇山顶,这种建筑艺术是古代蒙、藏地区成功的典范之一。顶中内饰鎏金祥麟法轮,法轮(八福轮)代表佛身,也象征六道轮回,法轮常转,天地生辉,两边是听经角瑞俗称独角兽,镇魔驱鬼的法幢、法器,整个殿顶由绿色琉璃瓦覆盖,殿前分上下两层,整个表面集雕刻,绘画于一体,体现了藏汉式建筑的艺术效果,墙体是典型的藏式围墙,开有藏式看窗,配有藏草、(也称万年草)铜镜等装饰物,正面墙壁全部用彩色琉璃砖镶嵌,组成精美的图案,前面有九节台阶,九是蒙古族的幸运数字,也寓意着九九归一。
现在大家随我集中一下可以抬头看门匾“延寿寺”三个金字,是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是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西征途经呼和浩特时为席力图召赐名,那康熙皇帝文韬武略,功绩盖世,他赐予“延寿寺”的寺名,就是希望每位来到这的人身体健康,福寿延年。
请上台阶,左右对称的叫嘛呢轮,和佛教信徒手中转动的嘛呢小经轮一样,不停的转动等同于诵经数遍,圆周刻有六字真言,既“唵嘛呢叭弥吽”,信徒在庙前转动表示法轮常转。
这是“六道轮回图”,也称“生死轮回图”。佛教界将一个世界分为“三界六道”,三界:既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
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
无色界: 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
佛教认为“三界”仍然处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中,尚属“迷界”,还须从“三界”中解脱出来,达到境界,才是佛教最高理想。
六道:既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天道:既天界众生,有三界二十重天。
人道:指人类众生,诸佛贤圣多出在人间,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乃于知苦断集,慕天修道,能明理祛感,转凡成圣。
阿修罗道:属于非天道,是一种大力鬼神,有神通和威力而无绩,统率祖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
饿鬼道:是一种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在饥饿之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
地狱道:既地下牢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
畜生道:谓人作恶 更多,死后当变为禽兽﹑畜生等。 2.指非人类社会。形容卑鄙﹑野蛮
轮回转生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由于众生过去(前世)行为不同,决定来世的报界。因此,就决定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流转轮回不止。巨大的圆轮被阎罗爷(王)用手爪和嘴抱在怀中,表示因业力,烦恼而投身在于世间众生,都在阎罗的掌握之中。圆轮右上角为释迦摩尼佛,他用手指着一轮皓月,其洁白的颜色象征抛弃了一切烦恼,指引众生从轮回苦难中解脱出来。
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为三善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奉行上品十善业,修四禅定及四空定等,可分别生三界诸天道:作下品十恶业者,多堕畜生道;造中品十恶业者随于饿鬼道,造上品十恶业及五逆罪者,既堕地狱道。
藏传佛教都有讲究,讲究西进东出,不走回头路的意思。
请进入大雄宝殿,殿门前,有高约3尺的小白石狮一对,高约2尺的白石鼓4对个。大殿分为讲经堂和佛殿两部分,殿内分上下两层共九九八十一间,有合抱的木柱七十二根,裹着各式图案的柱毯,都是藏式的结构,眼前的宽凳已经破旧,那是一代代出家人修行的见证,无论严寒酷暑,喇嘛师傅都会在这里诵经打坐。寺庙每天上午九点半师傅们诵经打坐,眼前的法鼓只有喇嘛师傅平时念经、开法会的时候才会用到,我们一般人是不可以敲得。面前有一根细绳,叫嘛呢绳,它是世俗红尘与出家人的清修界限,大家可不要随意跨越。
从左面走,大家抬头看,这是藏传佛教三大法宝之一的唐卡,由于蒙藏地区人民以游牧为生,携带佛像不方便,而唐卡是卷轴画的形式,便于携带,与每家每户佛龛供佛是一样的道理,唐卡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轿子和伞盖是本召第六世活佛出行时所用的交通工具,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面前我们看到的是白度母,白度母又称七眼佛母,相传印度尼泊尔尺尊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拜白度母是祈求健康平安。在她旁边的长寿佛,拜长寿佛祈求佛寿延年。最里面的是大白伞盖佛母,拜大白伞盖佛母是去除一切业障。面前正对我们的是文殊菩萨,手持宝剑,智慧的象征,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拜文殊菩萨可以求得自己和家人智慧增长,孩子学业有成。旁边的这位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宗喀巴,藏族,1357年生于青海湟中县——现塔尔,七岁时出家,16岁赴西藏深造,36岁时创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由于他的弟子都头戴黄帽。所以,格鲁派也称为黄教。黄教属于大乘佛教,是西藏五大教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派,格鲁派黄教有两大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达赖和班禅的宗教政治地位完全相同,只是管理的区域不同,达赖管理前藏,班禅管理后藏,旁边这位是三世佛中的过去佛——燃灯古佛,给世间带来光明。
现在我们进入大佛殿,大家跨过脚下金色的门槛,西进东出,不走回头路。面前看到高高在上金碧辉煌的是释迦摩尼佛祖12岁等身佛像,佛像通高八米,加上底座两米。整体通高十米,全身鎏金铜铸头戴皇冠王子坐像。释迦摩尼等身佛像总共有三尊:八岁、12岁、25岁,其中12岁的等身佛像最为精美、珍贵。释迦摩尼佛八岁等身镀金像,现在供奉在西藏拉萨的小昭寺中。有尼泊尔尺尊公主嫁松赞干布时带到西藏。12岁等身佛像现在供奉在西藏大昭寺。记载当时印度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文成公主何松赞干布成婚时,当成嫁妆送到西藏。25岁等身佛像被供奉在印度佛祖成道的菩提树旁,菩提迦叶塔中。下边玻璃罩里供奉的是本召第11世活佛卡尔文.扎木苏活佛舍利塔,通高两米,重300多斤,2016年8月21号从青海西宁塔尔寺出发。历经16个小时,迎回呼和浩特席力图召,10月20日到21日装藏,22号开光加持,这个塔的全名是“金银宝石和壁藏式舍利塔。”
舍利子原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为),其意义为遗留物和灵骨,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实例,舍利子为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
里边左右两侧分别为白度母和绿度母,白度母和绿度母是观音菩萨化下两滴悲伤之泪,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观音菩萨观华21个度母分别用21种颜色所代替。白度母和绿度母是居首位,左边的是金刚手亦称,“大力尊”,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是大势至菩萨忿怒像,面目狰狞,表示镇压邪恶和妖孽,正对面的是马头明王,三目圆睁,表示降服,三界恶魔,在他的发髻上有三个马头,表示吞噬一切众生无名罪障,是观音菩萨的忿怒像,也叫作马头观音,还有一种身份是六道轮回中畜生道的教主,金刚手和马头明王是释迦摩尼佛祖两大护法金刚,金刚手下面的是佛殿大年三十迎接的黄财神。两侧格子里的是佛经巨作《丹珠尔》经和《甘珠尔》经,全部用藏文所写,《丹珠尔》经包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学,医疗等方面的知识。是本召第一世活佛护送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到西藏学习时,藏北热振寺所赠,距今已有400年历史是本召佛宝之一。这边拜过佛之后,跨过金色门槛继续参观。面前看到的是时空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带来希望。在弥勒佛旁边的是本召第六式活佛,进来看到的黄色轿子和伞盖,就是他当年所用,他在位期间勤勉尽职,使席力图召庙仓达到鼎盛,香火灵虚,喇嘛过千,并且扩建了三座数庙。(包头召河的普会寺,哈达召,乔尔齐召又延禧寺)。他旁边就是本召的第11世活佛,呼图克图卡尔文.扎木苏活佛,他是藏族,1946年在青海被确认为转世灵童,1956年迎回席力图召坐床,期间的十年是在西藏学习。里面看到的舍利塔就是他的,活佛藏语是“转世者”和“化身”的意思,是指那些明心见性,已经修行成佛的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完成普度众生的宏愿,当他圆寂后,灵魂转移,再度化成为人,继续引导众生走向成佛之路,活佛就是至高无上的“觉悟者”,而活佛及活佛转世制度,也是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最为独特的方面。 活佛的地位有高低大小之分,西藏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是最高级别的活佛,而我们寺庙的扎木苏活佛是中央政府所册封的,主管呼和浩特地区教务的大活佛。
最里面的是西藏名马派红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是密宗名僧,后到西藏传播佛法,留下许多著作有很大的贡献。
面前正对我们的是地藏王菩萨,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拜地藏王菩萨祈求父母健康。
旁边的是绿度母,唐朝文成公主是绿度母的化身。拜绿度母是增长德行,。白度母和绿度母是对应的,一个是福,一个是德,意味着增长德行。
转经车又叫佛撵,以前是活佛所用,现在就是每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法事活动专用的。青牛是释迦摩尼佛祖的坐骑,相传,之前是一头怪兽。后背释迦摩尼佛祖降服后留在寺庙中震慑邪恶的,青牛、白象、狮子都是藏传佛教的吉祥三圣物。
画在北墙壁上的这幅画叫和气四瑞图,也称和气四兄弟,敬长图、四祥瑞。相传远古之时,森林中有大象、猴子、山兔、白松鸡和一棵古老的列卓达树,四种动物情投意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后来有一天,有人提出要有长幼之分。以便敬老爱幼,于是他们就以这棵古树为标准,讲述自己的经历。大象说:我见到这棵树时我与它一样高。猴子说:我见到时,其高度与我等到身。山兔说:此树,刚冒出两片嫩叶时,我在叶子上舔过露水。白松鸡说:我在外乡吃了此种树的树种飞到此地,树种从粪便中排出,此树才慢慢长出来的,大家齐声叫好,并以此排出长幼,互相尊重,长幼有序,这幅图象征和睦安宁,人寿年丰。
下面参观的殿堂是寺庙最早的建筑,可以说是建于辽代。
当年把第三世达赖迎请回来,以这边为根基,传播藏传佛教。
这是千手千眼观音殿,佛教中把观音菩萨为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吉祥善神,他有不同的形象和名称。千手千眼观世音是大慈大悲观音。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为什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呢?因为他身上共有四十二只手。胸部两面只做为合状,其余四十只手各持金刚杵、莲花、念珠等法物,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千手千眼是观音菩萨的一个应身相,象征闻声救化众生。此外还有鱼篮观音、马头观音等等,这些都说明菩萨是不着于相,随行方便,度化众生。两边墙壁上挂的是唐卡,那唐卡的内容是释迦摩尼佛主从出生到修行成佛的故事。
护法殿是从古至今不允许外人,所以不能进去参观, 护法殿中间供奉的是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玛哈嘎拉,玛哈嘎拉是梵语,意思是“大黑”既“估主”,玛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其为调伏刚强众生而呈现忿怒像,本尊及眷属护法众除护持是佛法外,依缘起多示现为两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为藏传佛教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护法。地狱主王,阎魔王,地狱主管辖者,又称阎魔王等。还有吉祥天母,黄财神等。护法殿译为护持正法,不仅充当守护佛教的职责。还负责保护众生的具有息灾,增益,敬爱,降服等济世功德。
度母殿:绿度母在藏传佛教中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在古印度和藏地,度母法门非常兴盛,许多大德都有度母仪轨,信仰度母的人就像信仰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一样的多),他能救八种苦难,墙上唐卡的内容是绿度母救八难的神话故事,如狮难、象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又称救八难度母,有护持妇幼儿的功德。本尊心咒具足一切息增怀诛之功用,从消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痛苦,满足一切众生愿求,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苦海,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古佛殿:接下来我们去参观本召最古老的佛殿——古佛殿,唯一的蒙古族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曾在这边坐床,所以古佛殿是本召灵气最为聚集的地方。我们转动一下这边的转经筒,沾一沾古佛殿的灵气,福气与财气,做到功德圆满,有始有终。进入古佛殿之前,大家在这边集中一下,自建寺以来,席力图召已有十一位活佛在这边坐床转世。前面这张高高的法座就是400年前唯一的蒙古族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的法床,上面的照片是本召第十一世活佛的老师,也是活佛的经师。所以古佛殿是本召灵气最为聚集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求平安,求健康,求财运,求官运,求考运都非常灵验。古佛殿也分为经堂,佛殿两部分。进来之后可以看到经堂东西两壁绘有绿度母神话传说。面前供奉的这两尊是黄财神,拜黄财神求财运。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佛殿里边,进来之后,我们看到高高在上的就是本召最古老的三世佛。左侧的是过去佛燃灯古佛,中间是现在佛释迦摩尼佛祖,右侧是未来佛弥勒佛。这三尊佛是泥束的,所以脸部颜色暗淡,长相也比较老成,佛像后面都是木质镂空雕刻的,叫做六灵鹏座。释迦摩尼佛祖身旁有两个拿法杖站立的弟子,一个叫阿难,一个叫迦叶。释迦摩尼佛主在古印度有很多弟子,所以阿难和迦叶是所有弟子当中一个是记忆力最好,一个是口才最好。下面正中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左右两侧是他的两个第子贾曹杰和克珠杰,这三尊佛像叫做师徒三尊。贾曹杰和克珠杰是宗喀巴最早的两个弟子,克珠杰可以说是第一世的班禅。四周分列的是八大药师佛。左右两侧格子里的经书也是,《丹珠尔》经和《甘珠尔》经,殿内左右两壁有岩石壁画,都是用矿物质颜料绘画在墙上,面积为100平米,虽然年代久远,有氧化的现象。但是上面人物还有人物衣服的颜色依旧可以清晰可见,绘画内容是十八罗汉左右两侧四大天王。可以看到殿内有四根龙柱,龙柱上的龙是用黄泥和纸浆还有草根所塑造,非常的栩栩如生,只有皇帝的家庙和有活佛坐床的寺庙才会有龙的标志是地位的象征。出来之后,第一个是文殊菩萨,求智慧,旁边供的是关公,那各位都知道关公是关二爷武财神,那其实关公早在汉传佛教以被列入守护神的行列,被誉为“珈蓝菩萨”,后期因章嘉活佛三世迎入藏传佛教,成为“嘎玛汉神”而关公信仰的转折点为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根据佛教典籍《佛祖统纪》记载:
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到荆州,欲建精舍于玉泉山,一日他正趺坐入定,忽然天地晦冥,风雨怒号,妖怪倏变,只见关公显灵,率其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怖景象,以扰乱智者大师。
大师面无惧色,并斥之为死生轮回、贪贵恋福,言毕,妖象俱变,是夜,云开月朗,关公现身,经大师教化后,向智者大师求授五戒,皈依佛法,正式成为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
后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而藏传佛教中也有关公的信仰,并有一些赞颂及仪轨,这足以见到“伽蓝菩萨”关公之威神显赫,远及于藏地。关于藏传佛教中关公的说法,主要缘起为“章嘉活佛(三世)”夜梦“伽蓝菩萨”,产生一连串的因缘,以及“第五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受明成祖永乐皇帝迎请至南京传法,日后便将汉地的护法“伽蓝菩萨”带回楚布寺修供,藏人称其为“噶玛汉神”。北京的雍和宫中就有一个祭拜关公的殿堂。
美岱庙是蒙古语的意思。译成汉语是未来佛殿,2006年恢复,(之前文革期间被毁,)进入殿门,中间供奉的佛像是弥勒佛,也称弥勒尊,即未来佛,藏语为强巴,生于南天竺婆罗门,与释迦摩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摩尼佛出家成为佛弟子,是世尊释迦摩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个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却千佛中的第五尊佛,常称为弥勒世尊。殿内两侧全部供佛的是弥勒佛世尊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