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植物,被誉为“沙漠英雄树”。人们赞美胡杨,不仅是因为其风姿卓绝,更是因为胡杨的生命力中蕴含的不屈“胡杨精神”。余秋雨曾赞美胡杨为“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英雄树。

“胡杨精神”,就是时刻不忘初心,恪尽职守。胡杨树生于荒漠,长于荒漠,西部肆虐的飞沙不能将其击败,贫瘠的土地也不足以让其退缩,它们就那样坚定地伫立在骄阳与风沙里,不声不响,不卑不亢。风来了,它们奋力去阻挡。没有雨水,它们就把根扎进更深的土壤。这份执着与坚强,需要新时代的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见,近几年来,不论是地震、泥石流、洪灾等特大自然灾害,还是非典、禽流感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每一次危机迸发,危难之中第一时间冲上前线的,一定是坚守在一线的广大干部、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医务人员等这些平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铭记初心,恪尽职守,只有在艰难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握人生的方向。

“胡杨精神”,就是铭记坚守一方,造福一方。胡杨生长的地方,一半是人们的安居之地,一半是荒漠蔓延的方向。要想让绿洲不被侵袭,人民安居乐业,胡杨必须坚守荒漠,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造福一方。把胡杨的这种精神发扬到极致的案例比比皆是。

“胡杨精神”,就是不断强化自我,暗自生长。荒漠上的胡杨,没有过多的观众,也就听不到太多的赞扬与褒奖。但就算得不到肯定,听不到回应,胡杨还是卯足了劲,默默地成长。他们把根扎得更深更广,从荒漠深处,积累和储备自身的营养。它们坚信,只有不断成长,才能让自己更强,才能拥有护卫一方的更有力的臂膀。我们每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就要开始接受教育,成人之后离开课堂,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不断地汲取知识,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安身立命之本,企业发展之基,国家富强之源。在我国“大国意识”觉醒的今天,无论外在环境怎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强化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铭记并赞扬我们的“大国”形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胡杨精神”给我们的启迪还有很多。我们要将“胡杨精神”内化为精神动力,让“胡杨精神”永远陪伴和影响我们,激励我们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平“语”近人中,也提到胡杨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干部要牢筑“胡杨精神”,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的抗争,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的屹立,做到临难不却,临险不惧,临孤不乱。
一、学习胡杨“不服输”的精神
胡杨在最恶劣、最艰苦的地方勇敢地与命运、与自然抗争。人们赞美胡杨,不仅因为其风姿,更因为胡杨的生命力中蕴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身上那股敢于斗争,永不服输的劲头。艰难的环境摧不垮胡杨,越是艰苦的地方,胡杨越是生长茂盛。在工作中,党员干部应当学习胡杨身上这种敢于斗争“不服输”的精神,勇担重任,奋力前行,像一棵棵胡杨般把根深扎于边疆大地,乘风破浪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二、学习胡杨“不放弃”的精神
胡杨扎根生长的地方,没有绿水、青山,只有大漠、黄沙,然而它们依然默默坚守沙海,在戈壁挺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6000多万年的漫长岁月中, 胡杨树进化出了惊人的耐寒、耐旱、耐盐碱能力,胡杨不仅防风固沙,还能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形成肥沃的土壤。胡杨身上体现出了抢抓机遇,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学习胡杨“不忘本”的精神
胡杨之所以能在沙漠中坚强地生存下来,就在于它坚定地扎根大地。无论脚下的土地多么贫瘠,它都深情地拥抱这片土地。我们应当学习胡杨身上这种不忘本的精神。
胡杨精神给我们的启迪还有很多很多。胡杨精神不仅是边疆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国家的精神、时代的精神。我们要将胡杨精神内化为精神动力,扎根基层,扎根边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胡杨静寂地生长在荒漠里,任凭狂沙与风暴的肆虐,严寒和酷暑的打击,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它总会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所谓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
胡杨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探索的毅力。胡杨树生长在沙漠戈壁,就像一个百折不挠的灵魂忍受着干旱、盐碱的恶劣环境,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用尽一生为沙漠戈壁增添绿意,用尽力量阻挡黄沙。党员干部应以“胡杨”精神为支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一份笃行和坚守,多一份责任与担当。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