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腾锡勒草原地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平均海拔2100多米,面积600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80%~95%,属于世界上稀有并保存完好的天然高山草甸型草原。每年6一9月,辉腾锡勒草原鲜花盛放,成为花的海洋,被称为“世界上原生态的鲜花草原”。
辉腾锡勒是蒙古语,意为“寒冷的山梁”,当地人称为“辉腾梁”。因为草原上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所以这里又素有“九十九泉”的美称。
辉腾锡勒草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平均最高温度只有18℃。所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草原避暑胜地。这里不仅凉爽,而且天气十分多变,温差也比较大。因此可以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等来形容这里的天气和气温的变化,甚至有时候我们在一天之中就会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以大家来到草原,一定要注意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衣物。
辉腾锡勒草原水草丰美,是游牧的绝佳场所,又因为地处阴山要塞,因此更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这里曾是自北魏以来历代帝王将相经常幸临之地。这里有战国时期赵长城遗址1、秦代南长城和北长城遗址2、汉代边塞重镇沃阳城遗址3和明代洪武年间所设置的官山卫旧址4,还有北魏第一代皇帝拓跋珪观赏“九十九泉”时建造的石亭、蒙古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汗(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元太宗)练兵习武用过的“点将台”和“兵器库”遗迹,还有历代战争留下的许多烽火台、长城戍堡和议事台等5。所以,这里真的是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丰富。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辉腾锡勒已经形成了草原风光、地质奇观、民族风情、森林观光等多处精品景点,包括草原“九十九泉”、黄花沟生态公园、神葱岭景区、窝阔台点将台、风电园、移民博物馆、知青纪念馆等,还有窝阔台汗宫度假村、黄花沟会所等多处大型旅游接待中心。
在各个旅游景点,都建有蒙古族风情住宿区或现代化别墅,还能提供原汁原味的蒙古族特色餐饮,比如炒米、奶茶、手扒肉、烤羊腿、烤全羊、奶酪、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等。
各个旅游景点还推出了众多活动项目,主要有献哈达、马队迎送、银碗敬酒、马头琴祝福、骑马、赛马、搏克、射箭、、祭敖包、访牧户、听松涛、观日出、望繁星、采蘑菇、草原观鸟、草原观植物、坐勒勒车游草原、观赏蒙古族婚礼、参观世界级风电场、参加篝火歌舞晚会等。
延伸阅读:
【1】战国赵长城是中国北方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今河北省蔚县境内)并阴山下,至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境内)为塞”。今阴山山脉大青山、乌拉山南麓依然可以寻觅到这条土筑长城遗迹。目的是减少来自北方林胡、楼烦的威胁,“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争夺中原霸主地位是战国时每一个诸侯国都向往完成的事业,赵武灵王也不例外。修筑长城与“变俗胡服、习骑术”,既有战略上的长远目的,也有战术上的整体提升,是战略战术上一种积极有效的统一。
【2】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鸭绿江(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共筑万余里,故史称:“万里长城”
【3】《清一统志》记载:“沃阳故城在察哈尔(镶)蓝旗界,汉朝置县,属雁门郡,为西部都尉治,后汉废,后魏又重置,属善无郡,北齐废。”正式出版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内蒙古通史》、《内蒙古通史纲要》、《中国历代民族史》等
【4】官山卫(今内蒙古卓资县北灰腾梁)是洪武朝为安置降明的蒙古人而设立的羁縻jimi军卫。
【5】历史人物与九十九泉的故事
拓跋圭与九十九泉
拓跋珪当上皇帝后,经常来今察哈尔境内活动。道武帝天赐三年(406年)农历八月,他由平城(今大同)出发北巡,来到了今察哈尔西四旗境内。一路旌旗林立,伞盖蔽天,车水马龙,浩浩荡荡。他行幸豺山宫,遂至青牛山(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然后西登武要北原(灰腾梁),饱览九十九泉秀美壮阔的风光。在文臣武将们的簇拥下,谈笑风生,赞美这草原上的奇迹,赞美这神奇的九十九泉。临离别时,拓跋珪命臣下建造石亭,立于灰腾梁上,做永久纪念。可惜,这石亭已无踪迹!10年之后,拓跋珪的儿子拓跋嗣si也来九十九泉观光。27岁的拓跋嗣风华正茂。他率领着大队人马,先在牛川进行秋猎,然后临殷繁水而南下,风尘仆仆,经今察哈尔右翼中旗直奔九十九泉。由此可知,这九十九泉在北魏鲜卑皇帝的心目中,居于何等地位。把灰腾梁上这些大小无数海子命名为九十九泉,最早载入史册的,是拓跋鲜卑皇帝。
契丹皇帝与九十九泉
隋唐时期,今察哈尔境内主要是突厥人游牧的地方,突厥是由西北新疆一带兴起逐渐强大而向东迁移的游牧民族。隋唐时期与中原王朝长期和睦相处,对开发与建设这个地区有过一定的贡献。石人墓就是突厥人留下的遗迹。与突厥族同时出现,并且在隋唐时期逐渐强大起来的又一个游牧民族,就是活动于赤峰地区西拉木伦河一带的契丹。
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辽王朝。在立国之前,阿保机曾亲率7万骑兵,横越今察哈尔境内,来云州(大同)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相会,结为兄弟。辽太祖神册元年(916年),今整个察哈尔地区便成了契丹王朝的辖地。辽世宗天禄五年(951年),契丹第三代皇帝耶律阮ruan登临九十九泉。同年六月,他在九十九泉举行夏捺钵nabo(捺钵:契丹语,皇帝出行所在之地),避暑观光。八月,他召集各部首领,统率各路大军,聚集于九十九泉一带,商讨决策军机大事。继辽世宗之后,来九十九泉的另一位契丹皇帝是辽兴宗 耶律宗真。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九月十二日,耶律宗真集结各路大军于九十九泉一带,讨论部署征伐西夏的行动方案,前后达二十天之久。十月初,正式由九十九泉向西夏进兵。辽兴宗这次对西夏的战争遭到惨败。但为了进一步加强辽对西夏的军事控制,将大同府升为西京。今察哈尔地区便成了西京道的辖地。
窝阔台与九十九泉
窝阔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三儿子,史称元太宗。他是一员勇猛战将,跟随父汗伐金朝,攻西夏,定西域,战功赫赫。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西夏途中驾崩。窝阔台继位之时,正是向金王朝大举用兵之际。战火在关中地区燃烧,烽烟在伊洛之间翻滚。在日理万机的日子里,窝阔台率部来到了九十九泉,在这个横空出世的官山之巅,既可高瞻远瞩,也可避暑消夏。
由于窝阔台的大帐设在九十九泉,这里便成了指挥作战的心脏。随着这“心脏”的剧烈跳动,一道道征伐的号令从九十九泉飞出,接着引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攻城血战。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一份份告捷的战报又向九十九泉飞来,同时也卷来了一阵阵弥漫天际的烟尘。无数传递号令与捷报的战马飞奔的铁蹄,叩击着通向九十九泉的条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