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俑像种类很多,主要是以陶俑为主,另外还有铜俑、玉俑、石俑、木俑等。陶俑作为与汉代丧葬制度联系紧密的俑像,是汉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与秦代兵马俑相比,汉代俑像则主要塑造的是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且形象更生动活泼。
西汉早期俑像性质和秦代兵马俑相似,多是用军阵来送葬的模拟物,但在规格上要比秦俑小得多。沿袭秦的风格,造型比较呆板,主要是用整齐的阵列向人们展示为死者送葬的森严军阵。除此之外也有彩绘女侍俑,模制烧成陶后敷涂色彩,轮廓线条流畅优美。艺术造型超出军阵陶俑,富有生活情趣。渐至东汉,这种侍仆舞乐俑成为主流,兵马俑不再出现。造型对象转为舞女、侍仆、农夫和市井等。造型艺术也由呆板变为生动。左侧就有一组生动可爱的西汉彩绘跪坐女佣,高 33 厘米,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女佣双膝弯曲, 呈跪坐姿势;身穿三层交襟深衣,头发中分。梳垂云髻,双臂 自然下垂,双手藏于袖内抱在胸前。从古至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组陶俑面部也有着精致的妆容,再加上造型各异再现了西汉女子对于美的追求。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更是起到了遥相呼应的效果。
在彩绘蹲坐女俑右侧则是西汉彩绘舞蹈伎乐陶俑群乐舞俑以陶土烧而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把握人物的整体神韵,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赋予陶俑生命。
彩绘舞蹈伎乐陶俑群,一套11件,西汉,最高一件高23.6厘米,最低一件高14.8厘米。河南尉氏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这些技乐陶俑形态各异有些手中拿着乐器,有的则张开嘴巴好像在放声高歌。相对比之下右侧的这组舞蹈陶俑所进行的歌舞表演更为生动,在这组舞蹈陶俑中间有一位身着绿色袍服的技乐师,清晰可见他的面部表情与其他陶俑有所不同,只见他双眼瞪视前方,鼻孔微微扩张,圆圆的脸颊鼓起很是可爱。他的右手高高举起,手指指向远处。而左手的袖子则被高高挽起,手臂自然垂下。好似正在声情并茂的演唱。而在队伍的最后一排右侧有一位正在挥动双袖的舞者,她身着长袍,衣襟左掩史书上称之为“左衽”。最有特点的就是袖端接出一段,每个袖子各装一只窄而细长的假袖子,以增加舞蹈姿势的美感。后世戏曲服装上的“水袖”,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这组彩绘舞蹈伎乐陶俑群生动形象的再现了一千多年前舞蹈伎乐们对于艺术的诠释和汉代时期人们的艺术造诣。
中原农耕文明在崇尚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讲究礼乐教 化,追求社会和谐统一。
汉墓出土成组乐舞俑及舞乐画像石等是汉代歌舞升平和谐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