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资料证实:在发现河套人牙齿化石的附近地区,发现了古代人类使用火的灰烬;而且还有(元史)记载,12世纪时期的蒙古人“掘地为坎以燎肉”;到了13世纪(即元朝时期),肉食方法和饮膳都已有了极大的改进。《朴通事-柳羔羊》1对烤羊肉做了较详细的记载:“元代有柳羔羊,于地做炉三尺,周围以火烧,令全通赤,用铁箅[bì]盛羊,上用柳子盖覆上封,以熟为度。”不但制作过程复杂讲究,而且还用了专门的烤炉。至清代,各地蒙古族王府几乎都以烤全羊宴招待上宾。(《朴通事》是元末明初也就是朝鲜李朝(公元1392—1910年)时期流行的两种汉语教科书,专供朝鲜人学汉语。全书用对话或一人叙述的方式,介绍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宴会、买卖、农业、手工业、词讼、宗教、游艺、景物等多项内容。)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是宴席上的一道最讲究的传统名菜,其形、色、味俱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承载着蒙古民族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到内蒙古吃烤全羊,我们享受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
内蒙古的烤全羊有一整套特殊的烤制方法。烤羊要选择膘肥体壮的3岁羯羊做原料。什么是羯羊呢?就是在出生的时候被牧人阉割过的羊。屠宰时必须采用蒙古族特有的杀羊方法“掏心法”。用这种方法杀死的羊,血会集在胸腔里,倒出来用来灌血肠、做血豆腐,一点都不浪费,肉也会格外可口。
烤全羊上席时烹制者将整羊平卧于一大木盘中,羊脖上系一红绸带、打成花结以示隆重。餐车配有刀、叉,有专人在客人面前将羊卸成小块,先把里脊上的瘦肉切下来,放在盘子里端上去,视客人身份依次奉递,最后把带骨头的肉端上去,接着才能上饭。这便是烤全羊待客的全过程。
由于“烤全羊”的加工方法特殊和讲究,以前只供蒙古王爷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如今,在烤全羊刚上席,身着民族服装的礼仪,双手捧着哈达,唱着甜美的祝酒歌,敬献哈达并用银碗向尊贵的客人敬酒,歌声不停,敬酒不断。一银碗酒约有一两多,而且必须喝完,如果不想多喝一定要等唱完歌再干杯,否则还会继续倒酒。
喝酒时也是有礼仪讲究的。接酒时要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酒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额头,表示祭祖先;随后就把酒一饮而尽。
(哈达作为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礼仪用品,在向尊贵的客人敬酒时是要用到的。蒙古族和藏族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
西藏的哈达以白色为多,白色象征着纯洁、美好、吉祥、善良。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哈达多为蓝色,因为蓝色是天空的色彩,蓝色在草原象征着永恒、兴旺、坚贞和忠诚,牧民还特别喜爱穿蓝色的袍子,在生活中的装饰图案也多采用蓝色。
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