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风格独特。女子的舞姿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们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则造型挺之美。
豪边,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然后搬上舞台。以久负盛名的“筷子舞”为例,它原先是鄂尔多斯的民间舞蹈,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筷子舞自娱性很强,由坐式表演,逐步发展为边蹲、边站、边走、边巧妙自如地打击自己身体。通过不同画面的舞蹈形式,从而真切地择发了收民热爱生活,乐观欢快的性格和感情。
蒙古族舞蹈节目有“快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舞"“鹰舞”等,这些都适合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安代舞是群众性的民间舞蹈,它是流传于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价。安代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韧。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倡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城的文化风俗相融合铸就了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群众性的安代舞。
安代鲜通常在节庆或闲暇时进行,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安代舞有强烈的自娱性、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轻松愉快,简单易学,唱词随编随唱,富于感染力。男女老少皆可入场欢跳,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依其音乐的节奏甩巾踏步,与领唱歌手相应和即可。在每年的秋收季节,人们能从傍晚跳到天亮。连续7天,甚至21天,最长达49天。舞者数目不定,最少十几个人,多达几百个人。跳安代舞的场所是宽敞的平地,翻土三尺,铺上马粪或草,再用湿土盖硬,所以有很好的弹性。场中央埋一空碗,上面架起座车轴,轴顶用布盖紧。安代舞的动作舒缓,和节奏融为一体,“踏步”“跺脚”“甩巾”及自定围圈是安代舞通常使用的基本步伐。在安代舞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人加入了大量的民歌、好来宝、祝赞词,使舞与歌、舞蹈与说唱有机地结合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几十种曲目。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努力,安代舞已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城乡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