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此而得名。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到了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也曾用于宫廷乐队。
马头琴的琴身是用木头制作的,长约1米,有两根弦,共鸣箱是呈梯形的。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琴箱的正、背两面都蒙皮膜,这和一般拉弦乐器只正面为蒙皮,背面设音窗或呈开口式是不同的。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比如《蒙古小调》《万马奔腾》《赞歌》等。它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够准确地表达蒙古人的真实生活。听到马头琴的琴声,就好像听到了呼啸的狂风声、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声,看到了辽阔的草原,感受到了悲伤的心情。
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琴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根部顶弦,无名指、小指采用指尖顶弦。小指在澳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在高把位上,由了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它的拉奏方法也与其他拉乐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所以有人这样评价马头琴的音色:柔和而又浑厚,深沉而又激昂,豪放而又圆润。当然,这样的天籁之音除了表现在拉奏方法上,还表现在运弓方法和演奏技巧上。
它的右手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十多种,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很多种,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马头琴有个凄婉的传说。相传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贫穷少年,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早上帮助奶奶做完早饭后,赶着20多头羊,去草原深处放牧,过着穷苦但恬静的生活。
有一天,太阳已经落山,苏和还没有回家,奶奶和住在附近的牧民都很担心。正在这时,苏和抱着一匹刚出生的小马驹回来了。苏和笑呵呵地跟大家讲述了缘由。原来在放羊归来的途中,他看见了一匹刚刚出生的小马,在小马的周围既没有母马也没有马的主人。苏和想:到了晚上,小马不被狼吃掉也会被冻死,于是他就把小马带回家来了。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在苏和的精心呵护下,小白马很快长成了高大的骏马。
有一天晚上,熟睡中的苏和忽然被马和羊的尖叫声惊醒。他从床上跳起来,飞奔到羊圈旁,看见一只大灰狼,正准备偷袭羊群。只见白马毫无畏惧地站在狼的面前,誓死保护着羊群。赶走了狼之后,苏和非常感动地飞奔到白马的身边,抚摸着白马说:“白马,你真棒,从今以后我一定把你当兄弟一样对待,不让你受任何的欺辱。”日子过得很快,第二年,依据传统,草原上的诺颜(贵族)要召开一年一度的赛马大会。听到这个消息的伙伴和牧民,都劝苏和去参加比赛,于是苏和报了名。到比赛那天,比赛的号令刚响过,选手们都挥动着马鞭飞一样冲了出去,跑在最前面的是苏和和他引以为傲的白马。
得了第一名的苏和太高兴了,就在这时诺颜大人发话了:“那匹白马不错,把白马和它的骑手都给我带过来。”“给你三枚银币,把白马留下,你回去吧!”
“大人,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我的马不卖。”
听了苏和的话,诺颜非常生气,命令下人抢了他的白马,把他吊起来,狠狠地打了一顿。苏和浑身是伤,失去了知觉。后来遍体鳞伤的苏和在老奶奶的精心照顾下,身体渐渐地好起来了。可是失去白马的悲伤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忘怀。他总是想:白马怎么样了?现在干什么?得到这样一匹好马的诺颜心情好极了,他决定骑上白马让人看看他威武的样子,于是叫了许多客人观看。
刚刚骑上白马,白马就腾空而起,把诺颜摔在地上。诺颜觉得很没面子,非常生气,于是下令射死了白马。
就在那天晚上,苏和正要睡觉的时候,忽然听见外面有“得得”的马蹄声,苏和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白马回来了,一定是它”,他飞快地跑出去,看到的却是浑身带箭的白马。
苏和心疼极了,他咬着牙把白马身上的箭都拔了出来,鲜血从伤口中喷洒而出,白马气息奄奄。第二天白马就闭上了双眼,苏和沉浸在失去白马的悲伤中。
晚上他梦见了心爱的白马。白马温和地说:“请你不要那么悲伤,与其每天沉浸在悲伤中,还莫如用我的皮、筋、毛做成一件乐器,这样以后的每一天我都能陪伴着你。”
梦醒后,苏和按照白马的嘱托做出了马头琴这种乐器。从此,苏和无论去哪里都带着马头琴,一边拉奏用白马做的马头琴,一边回味着骑白马驰骋草原的快乐。马头琴的声音凄美委婉、扣人心弦。马头琴的故事很快在草原中流传,每当夕阳西下,牧民就聚在一起,倾听马头琴美妙的声音,也忘记了一天的疲劳。
故事总是美妙或凄婉的,马头琴的故事,千百年来在草原上流传,代代不息。马头琴也和它的故事一样在草原上广泛传播开来,成为蒙古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表达着蒙古民族的生活情趣和美好愿望。